非
虛
構
情
節
歡 迎 來 到
新 世 界
鐘 錶 眼 鏡 行

現代人還流行戴錶嗎?或許多是靠手機或電腦得知時間了吧。
感受時間的流動或許很虛幻,但時代襲來的浪潮卻是猛烈深刻的。
從街上舉目可見眾多鐘錶行林立的年代,到寥寥無幾、剩下少數專業師傅可維修機械鐘錶的現在,間接也體現台灣經濟環境轉變的縮影。
本展將透過機械鐘錶精修師傅的女兒以書寫反轉時間,
呈現經營超過一甲子的老鐘錶行日常、家族情感以及七八零年代那段只要肯努力人人有飯吃的務實年代;
藉由鐘錶機芯的層層拆解,透視機械鐘錶所展現的精微工藝,感嘆細膩極致的同時,也體會日本人所謂的「一生懸命」,一輩子全心投入在眼前事物的職人境界。








我是張雅琪,我和哥哥姊姊是在新世界鐘錶眼鏡行長大的小孩,張峰鈴師傅是我們的父親。
新世界鐘錶眼鏡行成立於民國46年,前身是大世界鐘錶眼鏡行,後來二姑丈邱塗性先生中了愛國獎券一萬元,加上借錢、頂讓了大世界,成立了新世界鐘錶眼鏡行、另一個股東另外成立了天文台鐘錶行,到現在仍是豐原街區很重要的鐘錶店。隔年,二姑丈與二姑姑結婚。
民國55年,張峰鈴進入新世界開始學藝,此時三個表姐跟兩個表哥都已經出生;現在都已經當阿嬤的表姐都還是很常說,她們是在張師傅的肩膀上長大的。記憶中的木作房子只有兩層樓,樓梯窄小,到現在還是好難想像這樣的空間住了那麼多人;小時候是在各種鐘錶聲響與送往迎來的客人招呼聲中長大,也很習慣半夜被某顆鬧鐘吵醒,但一直不能習慣的是也跟我們住在一起的老鼠,例如,從小到大親戚間愛流傳的一個故事:身為長孫的大表哥深受疼愛,時常有雞腿啃,有次突然聽見他的爆哭聲,一看,原來有隻老鼠正在搶他手上的那根雞腿...
記得小時候,沒什麼玩具,爸爸媽媽要顧店,我們好多照片都是在店門口拍的。媽媽說,我們上幼稚園前就是每天在店門口的騎樓走來走去;客人問:妳不怕小孩走丟喔?媽媽說:不會啦等下就走回來了。
我走了四十年,還是心心念念著新世界鐘錶眼鏡行。
真的,等下就走回來了。



img20181028_10355574_tif%20%E7%9A%84%E5%89%AF%E6%9C%AC_JPG.jpg)



「...記得國小時老師發一張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,我帶回家問媽媽:『要填哪個?普通嗎?』她說:『小康。』
媽媽是家裡的老二,國小學歷,畢業後就到鞋子工廠工作,那個年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,她說那個時候曾經連續三天三夜沒休息,為了趕國外的代工訂單;還有一次曾經載貨的貨車已經在工廠門口了,她們還在黏鞋底。...
那個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,不知道是不是台灣錢真的掩腳目,但是,只要願意做,都會有所獲得。那時的日本進口蘋果一顆15元、修理手錶也是15元;過年前是錶行的旺季,店內一次最多會湧進十幾個客人,小孩們都要幫忙顧著、避免錶被偷走,那時候每晚甚至會到凌晨一兩點才能休息。不知道那算不算幸福的年代,但我想,那至少是個『小康』的年代。...」
「...新世界鐘錶眼鏡行的創辦老闆二姑丈,在開店前期原來是非常辛苦的,因為資金有限,所以都是賣掉店內的手錶後才有本錢批新的手錶。二姑回憶,當時姑丈在十點十一點閉店後,騎著機車到基隆港,去買一到兩隻當時沒報關進來的日本或德國水貨手錶。...
那時台灣經濟正在快速起飛,只要你願意,不但餓不死也可以養活一家子;人人有經濟能力會想買隻手錶,但必須好好存錢好好挑選,公司或家裡要掛的時鐘也一樣,也因此當時的鐘錶行若只賣手錶時鐘是無法經營下去的,所以通常都會同時經營眼鏡、或者打鑰匙、刻印章,一直到現在還可以常常看到一些老店,以這樣複合式的服務著社區。...」
✧ 策展單位:孖空間 Zi Space ✧
✧ 作者:張雅琪Vicky Chang ✧
✧ 主視覺、文宣及展間視覺/收音編輯:邱琬婷 Rb Ch ✧
✧ 主視覺攝影:朱淇宏、開幕攝影:Vina ✧
✧ 紀錄影片:旭昶影像設計工作室 ✧
✧ 論述及策劃:游純真 Pure Oil ✧
✧ 佈展協力:洪築境、阿犬 ✧
✧ 活動執行:好好行銷 Her-Her Marketing. ✧







